“通过研究供给侧改革中的制度供给和科技创新的作用,强调供给侧改革首要和基本的是制度供给,而科技创新和供给侧产业升级,由旧动能向新动能转化,则是改革的基本动力。”11月28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将在供给侧改革一周年回顾与展望暨“立白样本”高层论坛上表示。
据悉,本次论坛旨在梳理各种所有制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规律、特点,培养、壮大新动能,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发展。
贾康强调,“要通过研究供给侧改革中的制度供给和科技创新的作用,强调供给侧改革首要和基本的是制度供给,而科技创新和供给侧产业升级,由旧动能向新动能转化,则是改革的基本动力。立白等一批民族产业的兴起,证明体制改革和供给侧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是互动的。”
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供给侧改革主体应是企业,改革主体由以政府为中心向以企业为中心转移,要高度重视供给端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据悉,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宝洁、联合利华、汉高等跨国日化巨头的进入,到2000年左右,中国市场上约80%的日化产品都是外资品牌。对此,立白集团董事长陈凯旋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立白人对全球日化领域的最新科技创新趋势,始终保持了一种高度的敏感。立白集团每年投入占总收入3%的科研经费和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断拓宽企业技术进步的空间,始终保持了对前沿技术的掌控。”
李锦表示,“当前供给侧改革要扭转一个现象,不要把供给侧改革理解成政府的事情,供给侧改革的主力是企业,是供给方,由企业提供新产品。还可以采用推广和讲好供给侧改革的故事,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打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供给侧‘新企业’。”
在中央财经大学谭云明教授看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中产阶层人数还会继续增加,中国消费者在世界消费者圈子所占比重也会越来越大。”
事实上,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促使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将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机制的内核动力。
李锦认为,“民办日化企业是供给端改革的天生拥护者,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民办企业的发展就是不断去产能的过程;市场调节的方法在外资和民办企业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国企在日化企业供给侧改革中的起伏和命运变化,充分说明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是制度供给,是市场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是通过科技创新刺激增长而不是投资刺激,是依靠品牌竞争而不是资源竞争。”
贾康强调,“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原动力的支撑之本,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惟有坚持改革才能持续不断产生新动能。”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企业供给的关注点与着力点,供给端的竞争最终要看企业能否按市场需求提供新动能。”谭云明说。
来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资讯排行
- 永荣锦江&意大利兰蒂奇集团,竞帆循环经济新蓝海!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服装3D数字化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出炉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科技感十足!我国登月服“望宇”名称确定,与“飞天”舱外服遥相呼应
- 崔忠付出席“星级数字化仓库与数字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中国行——太原站”座谈会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衣承华韵,古今辉映于时尚舞台——访绍兴禄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星颖
- 岁末年初,盘点纺织行业数实融合最新进展-纺织服装周刊
- 2025 中国(义乌)国际针织供应链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义乌成功召开
- 永不止步!兰精集团持续筑牢天丝™品牌“防护网”
- 跃迁之春谱写纺织新篇,2025中国纺联春季联展璀璨启幕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鼓干劲、明方向、启新程!2025中国轻纺城干部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