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浙江长兴种桑养蚕产业如何“破茧 ”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13-05-17
资讯导读:  又到一年养蚕时,在浙江长兴县农村不乏妇女在桑田、蚕室内忙碌的身影。但这派景象,已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火热截然不同。传

  又到一年养蚕时,在浙江长兴县农村不乏妇女在桑田、蚕室内忙碌的身影。但这派景象,已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火热截然不同。传承数千年的传统蚕桑产业,因为价格、劳动力成本、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逐年衰退的趋势,“湖地遍蚕桑”的辉煌已然不再。

  养蚕40年不愿再当养蚕人

  立夏之后,早晨4点天空就蒙蒙亮了。和平镇长城村徐家土斗自然村65岁的农妇张解英,和老伴早早起床洗漱,用扁担挑起竹筐,到自家的桑树地摘新鲜的桑叶,现在蚕宝宝已生长为大蚕,每天要吃3餐,需要更多的桑叶。

  从嫁到徐家土斗自然村的那年算起,张解英养蚕已经40多年了,现在村上和她一样还从事这项传统养殖业的人已不多。张解英说,今年她只养了一张春蚕,而10年之前,她和老伴两个人最多养过4张半春蚕。

  张解英说,蚕茧价格不高是养蚕越养越少的主要原因。“技术好的人家,一张蚕种可以产一担(100斤)蚕茧,但是这几年蚕茧的价格越来越低,去年甚至只有1660元/担,根本就没赚上钱。”甚至不少农户觉得卖茧不合算,干脆留着自家拉丝绵。

  如今在农村,劳动力价格并不低,就拿在蔬菜基地打工来算,女工50元/天,男工70元/天。而春蚕养殖需要30天的时间,以此推算劳动力成本至少要1500元,再加上购买蚕种、药物等100元农资成本,养一张蚕种至少要1700元成本,收入算得上微薄。因此张解英说,她和老伴决定明年不再养蚕了,要到附近蔬菜基地打工。

  退桑还田养殖盛景已不再

  张解英所在的徐家土斗自然村,位于西苕溪沿岸,一度是全县蚕桑养殖张数单产最高的地区。上世纪80年代在这个“无不桑之地,无不蚕之家”的蚕区,种桑养蚕是农户的主要副业,占了一般家庭50%的经济来源,“吃饭靠种粮,花钱靠养蚕”是当时流行的一句话。

  殷连芳曾在村里担任了10年的蚕桑辅导员,也是种桑养蚕的一把好手。他说,当时蚕茧由国家统一收购,每担价格高达100元,而当时作为农民主业的粮食每担价格仅为11元/担。正因为经济效益好,农户养蚕的积极性普遍高,就连农田里也种上了桑树。乡里的蚕桑技术员天天到村里来指导,蚕匾、蚕架则是家家必备的劳动器具。

  然而,在如今的徐家土斗自然村已找不到当时的景象,农户们“退桑还田”,在田间搭建起蔬菜大棚,发展了苗木基地。“种植芦笋效益好,亩产值能达到1万多元,而苗木种植则十分清闲,不像桑树一样全年需要管理,因此除了一些6038人员(即6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已经没人愿意再养蚕了,宁愿外出打工。”殷连芳说。

  茧价起伏挫伤养殖积极性

  据1989年编印的《长兴土特产品资源集》记录,长兴的蚕桑业主要分布在太湖之滨和西苕溪两岸,当时产茧1000担以上的乡镇“遍地开花”,全县年产茧量高达3.12万担。包括长兴在内的湖州地区则是全国蚕丝生产中心。

  当时,长兴有专门收购蚕茧的长兴茧丝绸有限公司,进行蚕茧加工的长兴丝厂、长兴绸厂等国有企业,夹浦、吕山等养蚕大镇也创办了相关乡镇企业。今年50多岁的张小琴曾是长兴丝厂的技术员,她说当时能在丝厂工作是件光荣的事。

  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相继改制,“市场之手”开始发挥作用,蚕茧价格不再采用国家指导价。另外,由于我国丝绸80%出口,因此受国际市场影响价格波动较大。2008年,蚕茧收购价格狂跌至740元/担,严重挫伤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于是2009年全县的养殖张数便从2.8万张跌至2万张。

  近几年,长兴的蚕种养殖张数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10年、2011年为1.7万张,2012年为1.6万张。桑树的种植面积也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4万多亩缩减到如今的2.3万亩。可以说,“家家种桑树,遍地养蚕人”的盛景已不再。除了价格波动大、养殖成本高之外,土地要素的制约也是蚕桑产业萎缩的原因之一。养殖一张蚕种至少需要35平方米的管理用房。在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有辅助用房,现在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一般的农户家里已没有辅助用房,蚕宝宝失去了“容身之处”,能够养殖4张蚕种已十分难得。

  优蚕种高补助难挽蚕桑业衰退脚步

  在花卉苗木、名优水果、商品蔬菜等产业蓬勃发展起来之前,作为传统产业的蚕桑,仍然是全县2万多农户的主要副业。为改造与提升这一产业,2006年政府在确定全县七大农业特色产业时将其纳入其中。

  通过调整品种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在农业部门的努力下,我县优良蚕种的比例高达100%,桑树优良品种的比例达到70%,走在全省前列。另外,2006年起我县对新发展桑树5亩以上给予200元/亩的补助。

  政府的扶持,使我县蚕桑产业在全省同步萎缩50%的同时,仅萎缩30%。但是,它的经济效益已不能和其他特色产业同日而语。目前全县蚕桑年产值6000多万元,仅占七大特色产业总产值的1.5%,老百姓更愿意投身到花卉苗木、商品蔬菜、名优水果等效益农业的“怀抱”中,2006年推出的那笔蚕桑补助资金,鲜有农户问津。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俨然已是对这个产业的一种预言。

来源: 长兴新闻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