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每年制造塑料46公斤,产量世界最大,但大而不强。”昨天,著名轻工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做客广东科协论坛时表示,“产1吨塑料需要5吨原油,石油总有一天会用完,蚕丝和植物纤维成为替代能源的研究方向”。
中国人均年产46公斤塑料
瞿金平以“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装备创新研究进展”为题做科普讲座。他表示,我国塑料行业的产量目前居世界首位,除了自己使用外,还大量出口。2011年,我国塑料行业产值达1.61万亿,人均超过46公斤。“塑料产业是制造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全国1.61万亿的统计数据仅仅是纯塑料制品加工,还没有将玩具、汽车、家电里的塑料统计进来。”其中,广东的塑料产值一直保持在全国1/4左右,已经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塑料机械比较完备的产业链。
不过,瞿金平认为,中国的塑料行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塑料机械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在国际上尤其是高端市场上竞争力比较弱。比如,我国的塑料制品虽然出口量大,但是高精度的制品仍要从国外引进。“我们对比了进出口的数据,进口平均单价最低是出口平均单价的3.5倍。而塑料压延成型机进口平均单价最大达到了出口平均单价的57倍以上。”
可用废弃生物质代替塑料
“石油很多是拿来做了合成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价格,就是塑料的价格,会随着油价的波动而波动。总有一天石油要用完,我们就要找替代品。”瞿金平说,“节省1吨塑料,相当是节省了5吨的原油,因此要尽量想办法用可再生的资源。”
瞿金平介绍,可以用蚕丝做高分子材料,但成本会有点高。“托架、医药箱,还有户外栏杆、园林设施要求并不是那么高,可以尽量用废弃的生物质来做。”
植物纤维也是一种替代品,“植物纤维闪爆以后结构会改变,然后利用少量的塑料复合,塑料占20%-30%,废弃的植物纤维占70%-80%。这是可以短时间解决石油危机的好办法。但是我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总有一天我们不需要从石油里得到塑料”。
资讯排行
- 质领2025·先锋谈|宏源科技:守正创新 技术支撑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全面从严治党暨警示教育会
- 山东协会轮值会长会议举行,筹谋协同创新再发展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5 中国(义乌)国际针织供应链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义乌成功召开
- 从“市场管理者”到“综合集成服务商”,中国轻纺城集团要下盘怎样的大棋?
- 2024藤模年终时尚盛典|全龄共赴,致敬经典-纺织服装周刊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2024年羊绒原料及制品进出口概况
- 远信工业、海宁纺机当选新届执行会长单位!中国纺机协会印染机械分会聚焦热点,理性判断前行方向!
- 实力“圈粉”,尽展产业新风貌!山东聊城展团首次亮相2025yarnexpo春夏纱线展
- 永不止步!兰精集团持续筑牢天丝™品牌“防护网”
- 2025年辽宁省冰雪时装周盛大启幕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