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浅谈对纺织品的外观检验标准和内容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12-03-16
资讯导读: 1外观检验的规定与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目录》中的规定,纺织品外观检验的内容包括纤维、纱线、织物、服装成品

1外观检验的规定与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目录》中的规定,纺织品外观检验的内容包括纤维、纱线、织物、服装成品等20多种,其中,对纤维制品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棉纤维的成熟度,纤维的细度,纤维形态特征的鉴定和检验方法;对纱线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纱线疵点的分级,纱线毛羽的测量鉴定,对本色棉纱线进行实验检验的方法,对棉制纱线、化纤纯纺和混纺纱线的检验方法;对织物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织物折皱等级评定,织物悬垂性能测试,织物起球程度的检验,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机织物颜色和色差的测定方法,机织物的长度、幅度与密度的测定,机织物光泽的测定,织物钩丝实验方法,织物表面抗湿性能测定方法,本色棉布实验方法,印染棉布的等级划分;对服装成品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服装表面外观是否存在瑕疵,服装表面接缝等级评定,热熔黏合衬布干洗后的外观及尺寸变化的测定,棉针织内衣和腈纶针织内衣表面疵点评定规定等。

2纺织品外观检验的内容

尽管对于纺织品的外观质量检验的规定诸多,但重点主要集中在几方面:即对原料质量的检验、对织造质量的检验、对前处理工序的检验和对染色质量的检验。

2.1对原料质量的检验

原料的质量问题包括:原料的纹理条干不均匀,有明显的胖瘦丝、大肚纱,存在着纱结和异性纤维,网络丝不良,原料的接头过多,混纺纱混合不均匀,氨纶包覆丝的质量不合格等。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匹样确认和缸样确认时没有把成品外观质量检验放在重要位置造成的,同时有些原料的颜色也导致疵点不利于辨认和发现,因此在检验过程中,耐心和细致是必要的,同时也要借助先进的设备仪器,来提高检验的效率和完善程度。

(2)对织造质量的检验

产生织造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织造技术的问题,织物的原料质量,织物的组织结构,织造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设备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织造过程中的错误和疏漏等。以机织物为例,断经断纬、错经错纬、缩纡缩纬、停车痕、纬档、接头、嵌条经纱或纬纱错位、纬密过密或过稀、布边松懈、卷布轴松动、上机门幅过窄、组织结构错误等都属于织造方面的常见疵点。这些织造方面的问题和瑕疵,有些是可以进行修补的,另一些则是无法修补的。对于可以修补的织造问题要进行修补,无法修补的织造问题,可以采取吊线让码、开剪拼匹等方法让织造问题对织物的影响减少,对于一些严重的、比较明显的织造瑕疵则必须采取开剪处理。

(3)对前处理工序的检验

在前处理工序中,不同品种的织物所出现的问题也大多不同。例如,对于全棉或涤棉漂白织物来说,白度是否合格是检验中的重点;对于涤纶强捻织物来说,碱减量加工以后的强度是否合格是检验中的重点;而对于进行烂花加工的涤棉产品、生物酶抛光处理的磨毛棉织物和莱赛尔织物来说,是否会产生强力损伤的问题则是检验中的重点。在一些情况下,前处理工序中的问题在加工和检验过程中很难被发现。例如涤纶减量织物如果在减量后出水不净,则在染色后织物的表面就会产生一些黄斑;棉织物如果退浆不净,则在染色后织物的表面就会产生一些“浆头迹”;织物如果煮练不净,就会在织物表面残留一些棉籽壳等。这些问题通常很难发现,如果检验人员缺乏相关经验的话,很可能会把这些问题认为是染色瑕疵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而没有及时作出处理。

(4)对染色质量的检验

在纺织品的外观检验过程中,染色方面的问题相对较易识别。色点、色斑、色迹是比较常见的染色瑕疵,在检验过程中要及时并作出明显标注,按照检验标准进行适当处理。在染色处理的过程中,有时会由于一些原因造成织物的堵缸或断头,特别是堵缸会对在织物表面产生明显的痕迹斑点瑕疵,这些瑕疵很难进行修补回复。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众多,有时是由于纺织品的原料特殊,在染色处理工序中由于水温出现问题,降温中冷水加入过快,或者在脱水工序中的脱水时间过长。作为检验人员,要特别注意此类问题,发现有类似的问题瑕疵要及时标注并汇报,总结该类问题的特点并就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问题瑕疵的严重程度来决定修补和处理。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