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安徽太湖县蚕桑产业“十一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中国 发布时间:2010-12-20
资讯导读: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关之年,五年来太湖县蚕桑公司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农委、商务部门蚕桑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围绕既定工作目标,合理安

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关之年,五年来太湖县蚕桑公司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农委、商务部门蚕桑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围绕既定工作目标,合理安排蚕桑生产,认真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在推进蚕桑产业的发展上实现了大跨越大。据统计,2010年全县桑园总面积34000亩,比“十五”末15300亩增加122.2%;饲养蚕种16050盒,比“十五”末8003盒增加100.5%;全年生产蚕705吨,比“十五”末300吨增加135%;蚕茧总产值2171.4万元,比“十五”末570万元增加280.9%。

1、蚕桑产业列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四大主导产业,在县、市、省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2005年,茧丝绸列入《太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县委县政府把蚕桑与畜牧、茶叶、油茶列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四大主导产业,并组织省内专家学者编制了《太湖县茧丝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县政府还出台了《太湖县蚕桑产业“十一五”规划实施意见》、《太湖县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实施办法》,每年安排财政发展资金100万元用于发展新桑园。2008年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太湖县年产3万床蚕丝被加工扩建项目,利用茧丝绸产业化过程中的次茧及双宫茧,生产蚕丝被,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茧丝行业副产品价值。通过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茧丝绸结构调整等项目的实施,我县蚕桑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县、市、省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2、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加强技术推广,重点普及应用优良桑蚕品种和种养先进技术。为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先后制订了《丰产桑园栽培模式》、《小蚕共育技术操作规程》、《方格蔟上蔟技术要点和验收标准》等操作规程,精心指导蚕农在种桑、养蚕、方格蔟上蔟、采售茧等各个环节实行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生产,引进两台热风自动循环烘茧机,自动化干燥,提高蚕茧收烘质量,集中精力打造“嘉丝利”优质蚕茧品牌。

全县引进优质蚕品种5对,优质蚕品种普及率达到100%;引进优质桑品种3个,累计改造桑园333公顷,新桑园优良品种普及率100%。全县小蚕共育率达到78%,蚕种收蚁袋应用率达到80%以上,方格蔟营茧技术普及率42%,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10%、30%、14%。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亩桑产出和蚕茧质量的提升,单位桑园产茧量和干茧解舒率与“十五”末相比,分别提高了12千克和6个百分点。

3、成立蚕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2006年10月,成立了太湖县蚕业合作社。合作社以社员为服务对象,为社员提供蚕桑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购买和蚕茧的加工、销售等服务。合作社2010年收购鲜茧450吨,生产干茧180吨,创利税50万元,并根据市场行情对蚕农进行二次返利30余万元。合作社成立以来,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开展规范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受到社员广泛赞誉,被省农委确定为2007年省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单位,2007年被安庆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被安庆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营销型),2009年再次被安庆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省农委阳光工程办公室确认为“太湖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和“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全省信息化建设示范合作社”。

4、延伸产业链,组建安徽丝路花语家纺有限公司,并迅速发展壮大。

为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延伸茧丝绸加工产业链,2007年组建安徽丝路花语家纺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蚕丝被、蚕丝蚕沙保健枕等茧丝绸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认证,并被认定为安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扶贫龙头企业、中国丝绸协会蚕丝被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及全国丝绸营销网络市场监测单位,产品被省旅游局批准备案为安徽省旅游产品,2008年获得安庆市产品质量管理奖,2009年获得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

来源: 茧丝交易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茧丝  安徽茧丝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