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生物质纤维:未来化纤工业的领导者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0-07-14
资讯导读:7月15日讯 目前,全球石油资源的日趋匮乏已日渐成为制约化纤行业发展的严重问题,为了

7月15日讯 目前,全球石油资源的日趋匮乏已日渐成为制约化纤行业发展的严重问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必须有相应的替代资源以满足生产发展和消费增长的需要。因此,能够替代石油的可再生、可降解的新型原料的经济性日益显现,同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也促使化纤工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降低能耗。以生物质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绿色生物质纤维及材料的开发,成为引领化纤工业发展的新潮流。

抢抓机遇生物质再生纤维飞速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纺织品的要求也不仅仅是遮羞保暖这么简单,具有环保、功能性等性能的纺织服装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以纤维素为代表的生物质纤维,以其吸湿、透气、舒适等优良特性和丰富的资源优势,赢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目前,国内外已经利用可再生资源开发了多种纤维,其中技术最成熟、用量最大的是再生纤维素纤维,包括粘胶纤维、高湿模量粘胶纤维、Lyocell纤维、醋酯纤维、铜氨纤维等。

粘胶纤维是再生纤维素纤维的主要品种,2009年我国产能已经达到190.72万吨,技术水平、工程化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由于粘胶纤维生产工艺流程长、“三废”污染大、原有设备老化,以及生产成本较高等原因,西方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日本已逐渐停止了粘胶纤维的生产。目前全世界粘胶纤维生产能力的增长主要集中在我国。

在我国,谈到生物质纤维不能不说的是竹纤维和麻纤维。用竹浆和麻浆生产的再生纤维是近年来我国自行研发成功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目前,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等多家企业都在研究开发这些产品。

高湿模量粘胶纤维的出现克服了普通粘胶纤维湿强湿模量低、织物尺寸稳定性差等缺点。目前我国丹东化纤集团已正式实现了高湿模量纤维的国产化,推出了丽赛纤维。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新推出的纽代尔纤维也是一种先进的高湿模量纤维。

环境和成本的双重压力虽然严重阻碍了粘胶纤维的发展,但随后出现的Lyocell纤维、Novel纤维等环境友好型非粘胶法纤维素纤维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目前,世界上Lyocell纤维的年产量在12万吨以上,其中Lenzing公司是最主要的生产商。由于需求强劲,Lenzing公司已宣布在奥地利的工厂扩展25%的产能,目前其Lyocell纤维的全球总产能已达13万吨/年。韩国、日本、俄罗斯也有试验线进行小批量Lyocell纤维生产。我国已有多家单位进行了Lyocell纤维的相关研究开发。

突破关键技术生物质合成纤维前景广阔

生物质合成纤维主要包括PTT纤维、PLA纤维、PHA系列纤维、PBS系列纤维。

我国海天轻纺、厦门翔鹭、方圆化纤、盛虹旗下的江苏中鲈科技发展公司、上海国祥纺织科技公司等也正在用Sorona为原料开发制造PTT纤维。其中,盛虹旗下的江苏中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已试制出PTT记忆纤维和超细纤维,目前已开始筹建二期工程10万吨/年PTT纺丝项目。

PLA纤维是一种新型环保纤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罗文德预测,PLA纤维仅仅替代PET和PS纤维5%的市场份额,其需求量就将大于120万吨/年,而且随着产能扩大,价格也会出现下降。目前,我国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华源、仪征化纤等也在进一步研究PLA纤维的开发。据悉,常熟市长江化纤有限公司,已成功开发出了聚乳酸一步法纺丝新工艺,中国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和江苏德赛化纤合作的年产1000吨纤维级聚乳酸产业化项目也已通过发改委的评审。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目前纤维加工的难点在于PHA脆性较大、机械性能差和可加工温度范围窄,如果能突破纺丝加工的关键技术,在成本控制、染色性能等方面都将有较大改善,是未来最可能与目前的聚酯纤维相竞争的纤维品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方面,目前日本昭和高分子公司和美国伊士曼公司等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其生产能力分别为5000吨/年和15000吨/年。我国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对PBS进行了研发,取得了一定成果。

来源: 中国纺织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生物化纤 科技 市场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