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棉花收购陷困局 棉价暴涨超农发行价格红线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0-10-13
资讯导读:10月14日讯 10月12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的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按

10月14日讯 10月12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的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按照9月底至10月7日这一期间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测算,农发行内部敲定的标准棉贷款风险控制线为18200元/吨(910元/担),折合籽棉收购价格为8.7元/公斤。

“这一指导价大幅低于当前市场至少11元/公斤的实际收购价。”该人士说,8.7元/公斤的指导价根本不可能收得到棉花。

这一尬尴境况,各地已陆续反馈至农发行总行,记者获悉,上周五总行亦在会议上提示新疆等产棉大省的分行“谨慎观望”,严格遵守两条红线。

“这意味着棉花收购贷款暂时无法入市收购籽棉。”上述人士说。疯涨的棉价,已使新棉贷款收购价格红线几乎形同虚设。

   贷款红线遭遇棉价暴涨

记者获悉,9月底,农发行在系统内下发《认真执行2010棉花收购贷款上线和贷款风险控制线的通知》,根据这一文件,2010棉花年度的标准棉的贷款上线设定为700元/担,最高可上浮50元/担。

按照750元/担测算,折合籽棉的贷款上线为7元/公斤左右。这一红线界定了棉花加工厂们收购一公斤棉花能够获得最大贷款额度。

与此同时,农发行亦划定了贷款风险控制的收购价格线。该价格线是以中国棉花协会发布的前一周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到厂平均价为基础,并扣除加工费、财务费、仓储费、运输费以及合理利润后得出。收购价若超出这一指导价,收购将不能获得农发行的贷款支持。

前述农发行人士说,决定每年贷款风险控制线标准的,除了农发行,还有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这条红线一般每周一在内部系统上公布,一周内有效。事实上,中国棉花的收购至少有50%依赖于农发行的贷款支持,新疆等主要产棉区的这一比例甚至达到70%。因而,农发行每年划定的两条新棉收购红线,被认为是新棉上市时重要的价格风向标。

而今年籽棉上市以来,价格高开高走,新疆、湖北等主产区品质不优的籽棉价格也已突破11元/公斤。这一市场状况让业界大跌眼镜。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汪前进说,就在9月份,行业内还普遍判断新年度的籽棉收购价大致会控制在八、九元/公斤,与农发行的风险控制线大致相当。

湖北一家大型的棉花加工企业负责人10月12日告诉记者,近日刚从农发行确认,该企业今年可从农发行获得4000万左右的贷款额度用于新棉收购。然而从现状来看,这笔贷款很可能无用武之地。“要把价格压低在8.7元/公斤以内,根本不可能买得到棉花,当前都是用自有资金在收购籽棉。”

这家企业近期的最低籽棉采购价也在10.6元/公斤,且籽棉质素并不高。他说,包括本地加工厂在内的收购企业近期都在争相抢购棉花。“过去几年都是棉农自己装车、排队售棉,今年棉花一摘下来就有棉商在等装车。”

新疆情况与此类似。新疆地区棉麻供销社人士介绍,为了能获得贷款收棉,一些加工厂不得不采用被业界称为“双轨制”的奇招,表面上按照农发行的贷款风险控制线收棉,而这一价格与市场实际售价中间的每公斤3元左右的差价,就通过企业的自有资金私底下补给棉农。

事实上,农发行的贷款风险控制线也存在调整的可能。农发行副行长刘梅生曾在9月末由农业部等七部门举办的棉花年度会议上表示,总行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双线”政策。他说,考虑到2010棉花年度复杂的市场形势以及不同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各省分行对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可在不突破贷款上线的前提下适当上浮风险控制线。

而由于棉花收购并无政策兜底,每年新棉上市之时,如何在有所作为与风险防范中间找到平衡,是摆在各产棉大省农发行面前的最大难题。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的一名人士告诉记者,该分行今年将更多以市场为导向,兼顾总行划定的“双线”政策。

棉价推手

贷款指导价与实际收购价的严重脱钩,与近期棉价出人意料地大幅上涨密切相关。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显示,8月份的328级棉均价为18124元/吨,9月已上涨至19323元/吨,10月价格则上蹿至23072元/吨,远超出各方预期。

在9月末七部委的棉花年度会议上,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新年度的棉花产量将比上年减少,供求缺口将超过上一年度。中国上年度的棉花产量为700万吨,供求缺口为360万吨左右。

实际上,由于统计数据的失真,中国棉花的产量和消费量数据一直是一笔糊涂账,决策层亦很难通过数据来准确判断每年的供求缺口、进而做出准确的决策。

而记者了解到,此轮棉价暴涨背后,有供求不平衡的因素,但同时也有投机资金流入的因素。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的一位人士在刚刚完成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山东浙江的收购商们在产棉区积极找棉,但这些资金收购籽棉后并不用于生产,而是囤货待涨。他获悉,这些资金在投资棉花收购之前,刚刚炒作完大蒜。

前述湖北大型加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加工出来的棉花大部分被中间商高价收走,而在过去,皮棉一般是直接销售到纺织企业手中。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供货商们一般要待棉价每吨上涨1000元甚至2000元后,才会出手抛售。

新疆浙江商会于今年初就估算,至少有100亿元的浙江民资,在撤离山西煤矿和国内房地产市场后,或将转战新疆棉花。有行业炒手告诉记者,在浙江,一些专业的棉花投资机构已在业内颇有名气,他们在行业浸染多年,在集结资金投资之前会出具非常充分的调查和策划方案。

记者同时了解到,为避免农发行的贷款资金流入炒作链条,主要产棉区的农发行机构已加强了对加工厂的监控。“企业至少要‘三有’,即有合同、有效益、有销路,才有可能获得贷款。”前述农发行人士说,考虑到高棉价背后的风险,保证金制度和全程监控等措施也一再被重申。

来源: 中国纺织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