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福建省晋江市人事局副局长洪荣塔带领一路人马匆匆赶往湖北、河南。那里是中国的腹地,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洪荣塔此行的任务是提前“踩点”,为晋江企业明年的用工需求做准备。
晋江市人事局另外一路人马到的是广西和云南。“企业明年用工需求明显加大,需要未雨绸缪。”洪荣塔说。统计显示,明年晋江总体用工缺口近3万人。
企业用工需求是一地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风向标。来自晋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统计显示,在2008年年底见底之后,晋江企业用工需求一直稳步回升,用工缺口也在加大。“这表明,晋江经济率先回升。‘晋江模式’表现出了对国际金融危机超强的抗压能力。”“晋江模式”的跟踪研究者、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蓓说。
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专程赴晋江,遍访企业,探寻晋江的经济复苏和结构转型之路。
企业自救
陈埭镇洋埭村的道路,在一家挨一家的鞋厂里蜿蜒。记者走进一家名叫“加来盟”的制鞋公司,公司就在一户村民的院子里。
三面都是五层楼高的厂房,站在院子里,能听到楼上轰鸣的机器声。一楼停着几辆货车,工人正往车上装货。“这是我们自己家的宅基地。”36岁的加来盟鞋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耿煜说,“我们的鞋主要出口东南亚、南非。”
“今年订单没有减少,还略有增长,不过,做得比往年辛苦。”谈起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林耿煜说。加来盟去年产鞋500万双,今年大约为520万至530万双。
林耿煜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传统的欧盟市场订单骤然下滑20%,公司转而开拓东南亚和南非市场,不仅弥补了下滑部分,还略有增长。拥有1500名工人的加来盟,今年春节以来一直正常开工。不过,由于订单更分散,单笔订单较小,利润跟往年比,薄了许多。金融危机让境外采购商变得格外谨慎。
“利润薄一点没关系,能拿到订单,保证企业正常运作,就已经很好了。”林耿煜说。2008年,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多种因素叠加,让很多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面临从未有过的压力。
来自深圳的外贸商马润峰说,去年以来,他在东莞、浙江等地的客户,订单普遍下滑20%以上,一些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关闭,东莞不少老板因此“跑路”。在他看来,加来盟的情况“算是相当不错的”,因为鞋子质量有保证,能保住相当一部分订单,进而能够增加开发、设计费用。多一些款式,提高质量和功能,能让采购商有更多的选择。加来盟今年销售额预计为1.5亿元,设计、开发费用接近400万元,这部分投入比往年增加了50%。
“如果危机再持续三五年,我们会更辛苦。不过,鞋子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无论怎么下滑都会有个底。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至于出现太糟的情况。”林耿煜说。
位于泉州湾畔的陈埭镇,面积仅38.4平方公里,却密布着3000多家企业,其中85%以上为制鞋和相关配套企业。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从事着与生产运动鞋有关的生意。对于加来盟这样以代工、外销为主的中小型鞋企来说,应对危机的办法有限,无非是大力开拓新市场和节约成本。
“撑到第四天”
“只要能撑,晋江的企业家一定会想办法撑下去。”中共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说。
得益于30年前改革开放打开国门,200多万晋江籍侨胞、港澳台同胞汇回家乡的外汇,和本地的“闲地、闲房”结合,催生了一批联户集资入股、“前店后厂”式的家庭作坊。如今全市一万多家企业中的大多数,均脱胎于这样的家庭作坊,其中很多已传至第二代。以陈埭镇为例,该镇95%左右的企业均为本地人开办,土地用的是自家的宅基地,厂房和机器设备也是自家购置。这些草根企业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股权和借贷关系。
“这就决定了一旦企业倒下,就在当地丧失了声誉和信用,很难再爬起来。再一个,这些企业是家族人毕生心血所系,关闭在情感上也过不去。”杨益民说。
这与东莞、青岛等地外向型经济的形态有极大差别。这些地方多集中土地,修建厂房,外来投资者拎着钱袋子来就可以开工厂,有的甚至机器设备都是租赁而来。一旦陷入困境,外来投资者即可拎包走人。在杨益民看来,正是高昂的“倒闭成本”,让晋江企业家不敢轻言放弃。企业股东多半有自己的生意,这也帮助陷入困境的企业得以融通资金,渡过难关。
去年6月,网上一则“中国鞋都晋江出现倒闭潮”的传闻掀起轩然大波,甚至惊动中央。商务部等部门派员至晋江调研。调研的结果是,危机之前,晋江每年新开办企业500家左右,关闭企业大约300家。危机冲击下,两个数字恰好颠倒过来,新开办大约300家,关闭500家左右。晋江总共有企业1.3万多家,就比例而言,晋江显然谈不上出现企业倒闭潮。
“他们在陈埭并没有看到企业纷纷倒闭的情况,晋江的经济表现大大出乎调研人员的意料。”参与过座谈的陈埭镇企业服务中心主任洪志强告诉记者,去年底陈埭虽有少数企业关闭,但多为外地人在陈埭租厂房所开的小工厂和小作坊。
去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卢展工到晋江调研,有感于此,他寄语晋江企业家:“别人只能撑三天,我能撑到第四天,说不定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杨益民告诉记者,最典型的是化纤业,去年前三季度非常困难,外地相当一批化纤企业倒闭,但第四季度行业突然回暖,苦扛下来的晋江化纤企业突然迎来大批订单,包括自倒闭企业转移过来的订单,一个季度就弥补了前三季度的亏损。
前三季度统计数据出炉,“撑到第四天”的效应明显显露出来。福建省乃至全国出口仍处于负增长,但晋江出口增长超过10%,预计全年增速为15%。即便与危机前比,增速也只降低了3个百分点。
危中之机
晋江东石镇被誉为“中国伞都”。东石镇人最引以为傲的说法是,全世界每3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打的是东石伞。近300家制伞企业密布在这个面积仅65平方公里的小镇上。集成伞业有限公司,是其中唯一敢给苛刻的日本人代工的企业。
上午10时,忙碌的厂房里准时响起节奏强劲的兔子舞舞曲。有年轻工人一边干活,一边随着强劲的音乐摇摆。“工人劳动强度大,音乐可以帮助他们纾缓情绪。”集成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集说。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绝大多数制伞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集成的订单却不减反增,不得不在去年年底新增一条生产线。黄文集将之归功于在日本采购商严苛要求下,不断提升的产品质量。
日本采购商在集成的车间安装了摄像头,远程监督生产流程,甚至要求工人包扎头发,避免掉落的头发混入货品。“这帮助我们完善了质量管理,积累了信誉。当别的厂家生产萎缩时,订单流向了我们。”他说。今年集成向日本出口塑料雨伞近3500万把,占日本塑料雨伞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集成几年前就将研发、设计费用提升至销售额的5%,开始自己生产环保的伞面材料,并在临近的一个镇上投资建立新的工厂。这家工厂以经营内销品牌为主。“做内销品牌肯定更操心,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何况,中国的市场比日本大得多。”黄文集说。
黄文集的扩张赶上了好时候。“去年下半年以来,竞争对手少了很多,工人更好招了,原材料和机器设备也便宜了不少。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危机对我们是件好事。”他说。
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杨益民说得最多的却是“危中之机”。“这是一次产业重新洗牌和整合的过程。对晋江经济而言,未必是一件坏事。”杨益民说,劣质企业被洗出局,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给了这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良机,也有助于减少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竞争。晋江用占福建省0.5%的土地,承载了全省10%的产值,近几年的发展已开始受制于土地资源紧张的约束。
同样感受到经济危机“好处”的还有三力机车的总经理王更生。三力是国内园林机械龙头企业,但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有限,只能算三流企业。一台大型割草机,日本品牌的可以卖到1.5万美元,三力才卖6000多美元。即便如此,三力在欧美主流市场所占份额仍然不大。出人意料的是,去年以来,三力大型割草机的订单开始大幅增长。
“金融危机大幅削弱了欧美家庭的购买力,我们的大型割草机物美价廉,优势一下凸显出来了。”王更生说。今年前10个月,三力机车的出口达270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30%。在澳大利亚,已有两家园林机械企业因为三力的竞争,被迫退出市场。
“三力目前正准备收购一家法国园林机械企业,这将帮助公司一步跨入国际二流制造企业的行列。我们还打算在年底前增加50%的员工。对我们来说,眼下正是扩张的好机遇。”王更生告诉记者。
半壁江山
2009年4月,晋江举办一年一度的工商企业界千人大会。进入会场,企业家们惊讶地发现,以往坐在主席台上的市领导,这回坐到了台下,而不少企业家被请到主席台“上座”。
让纳税超千万的企业领导人“享受市领导待遇”,是杨益民的主意,“我希望激发他们继续创新的激情和信心。”
坐在台上的82位企业家,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国人耳熟能详的企业:做运动鞋服的安踏、特步、361°、鸿星尔克、德尔惠、贵人鸟;生产“心相印”纸巾的恒安集团;服装行业有利郎、柒牌、劲霸、七匹狼、九牧王;拉链行业龙头浔兴SBS;食品行业的雅客、蜡笔小新、盼盼、亲亲;摩托车行业则有三力、耐特克……
晋江,小小一个县级市,却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6个,中国名牌产品24种、中国出口名牌产品两种。统计显示,晋江内销企业在全国所开连锁专卖店已达23万家。其中多者如安踏,全国连锁店已达6129家。
与东莞、昆山等地接近100%的外贸依存度相比,晋江这一数据仅为55%。也就是说,晋江经济增长只有55%依赖进出口,不仅低于东南沿海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65%的外贸依存度。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渐次加深,杨益民一度非常担心晋江企业的抗压能力。但内销品牌企业的表现让他放了心。很多企业销售不降反升,比如安踏、恒安集团和七匹狼,去年净利同比上升3至6成,仍保持高速增长。
受益于扩大内需的内销品牌企业,还为本地外向型企业提供了“抱团取暖”的庇护所。道琦制鞋有限公司虽是泉州市百强企业,却因为完全外销,订单数量和价格下滑。“我们开始转向为特步等内销品牌企业代工,不仅遏制了下滑,订单还略有增长。”公司董事长林永灿告诉记者,为内销品牌代工,利润率相对更高,成本更低。
晋江最早做品牌的运动鞋服企业是安踏。1986年,16岁的丁志忠带着父亲资助的600双鞋来到了举目无亲的北京,靠勇气和韧性,将自家工厂生产的鞋摆上了王府井商场的柜台。北京4年,不仅让丁志忠掘到“第一桶金”,更为他开阔了眼界:为什么自家的鞋只能卖几十元,而同样质量、贴上品牌的鞋却能卖到几百元?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导着丁志忠,1994年将家庭代工厂改名为安踏,1999年以80万元请到孔令辉代言。中央电视台黄金广告时间,孔令辉一句“我选择,我喜欢”的广告词,让全国人民开始熟悉安踏这个品牌。
当绝大多数出口加工企业满足于为国际品牌代工,安于挣“容易钱”的时候,安踏开晋江企业品牌营销先河,获得巨大成功,引发当地企业争相跟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大播晋江运动品牌广告,一时被戏称为“晋江频道”。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仅85家品牌企业就实现产值402.9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38.8%;合计纳税15.75亿元,增长20%,占财政总收入的27.6%。“在外向型企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内销企业扛起了晋江经济的半壁江山。”晋江市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林永红说。
在陈埭镇鞋服人力资源市场,记者发现,一些企业开始大量招聘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人员。一家企业甚至为“淘宝网”操作员开出高薪。
政企互动
利郎做品牌,被形容为“惊险一跃”。
2002年,在创业14年后,利郎碰到一道坎,几乎弹尽粮绝。利郎董事长王良星决定孤注一掷,到这一年的北京服装展会上做最后一搏。这一天,在北京昆仑饭店100平方米的豪华展位,代言人陈道明走秀轰动全场。“整个服装界的感觉是,一匹黑马出现了,加盟商抢着要代理。”利郎副总裁胡诚初回忆说。
在代理商看来“非常有实力”的利郎,彼时实际状况是,欠债已超3000万元。放手一搏,展位需耗费近200万元,签下代言人陈道明需数百万元,钱从那里来?“请陈道明的钱是我到上海借的,还有王良星向朋友借的。”胡诚初说。事实证明,这“惊险一跃”,让利郎闯出了“商务男装”的无限空间。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闽南人爱唱《爱拼才会赢》,有“下南洋”传统的晋江人,似乎骨子里就有创新和冒险的基因。在赵蓓教授看来,“晋江模式”之所以表现出超强的活力,很重要的一点,是政府能够敏锐地发现企业的创新,并加以大力保护和扶持——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晋江主政者以极大的政治勇气,搁置下“姓社姓资”之争,保护联户集资的乡镇企业萌芽,最后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晋江模式。晋江与温州、苏南、珠三角一道,并称为四大经济模式。
上世纪80年代,因饱受假冒伪劣声名之苦,晋江市于1995年开始实施“质量立市”战略,督促企业提高质量,诚实守信。
1998年,安踏创品牌成功,晋江市及时提出“品牌立市”战略,推出激励政策,创中国驰名商标者,奖励100万元;对创国家出口免检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不同档次奖励。至今,晋江已累计兑现奖励1亿多元。
同年,恒安集团在香港上市,开内地民营企业登陆香港联交所先例,晋江市即于2001年成立“上市办”,鼓励并扶持够条件的企业上市。企业成功上市可获财政奖励金330万元。为帮助企业上市,晋江市政府还特聘经济学家和国家发改委官员,专设企业上市专家顾问组,甚至请来深交所驻福建首席代表挂职市长助理,用心良苦。
上市,不仅可打通直接融资的渠道,而且逼迫着企业改善公司治理。目前,晋江已有上市公司19家,并有60家企业正在筹备上市。整个过程,杨益民将政府的角色定位为“引导者”和“服务者”。
赵蓓认为,从“质量立市”到“品牌立市”,再到“资本晋江”,一系列战略的推出,极大拓展了“晋江模式”的外延和内涵,显示出晋江良好的政企互动关系,以及几代领导班子超强的前瞻性。“对于民间的各种有益尝试,政府起到了引领、推动的作用,而不是阻碍其创新。”
“经济危机形势越是严峻,越能体现晋江市长期经济战略的前瞻效应。”杨益民说,“这轮全球金融危机,是对‘晋江模式’的一次检验。”截至目前,这张“成绩单”看起来相当不错。统计显示,晋江今年GDP增长有望达到11%,财税增长预计超过13%。
来源: 中国纺织交易网
相关资讯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资讯排行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
- “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时装设计大赛决赛在海宁成功举行
- 何黎明:深耕产业场景 构建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新生态 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做出应有贡献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建中:以匠心成就一份幸福的事业
- 绿色贸易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成效明显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中产协与欧洲非织造布协会在布鲁塞尔会晤并签署合作协议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