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的产业转移开始较早,而始于去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让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加速了各国、各地区间的转移进程。自去年下半年起,我国中西部江西、河南、安徽、湖北、新疆等省份的部分城市以及直辖市重庆等地承接转移,渐呈如火如荼之势。为全面反映当今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产业转移动向,解析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实质,从本期开始,独家推出“为升级,重新布局”系列报道,旨在通过各个层面的点评分析和各个地区的转移承接案例,为准备实施产业转移的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当前我国纺织业的产业转移,是优化结构、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在前不久举办的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交流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明确指出,回顾国内外纺织产业转移的历程,研究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就是要使行业企业认清我国纺织产业转移的必然趋势,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转移––
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比较优势梯度转移方面,中国有着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巨大空间。中国纺织产业的比较优势将长期发挥作用,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王天凯指出,将劳动密集加工环节向国内欠发达地区转移,形成跨地区产业链,既保持国际竞争力提升,又拉动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中国有13亿人口,城乡差别、区域差别、生产力差别将长期存在,城市化进程还很长。在漫长的城市化进程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就业等问题始终存在。因此,纺织工业作为民生产业的历史任务注定是长期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承接了国际纺织产业转移,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则未能有效地融入国际产业转移的序列。中国纺织产业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本身存在着较大的产业发展和转移梯度空间。特别是经过十多年以规模经济为特征的高速发展,近些年东部沿海企业在劳动力、原材料、能耗以及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地区面临结构调整、集约化发展问题。
近年来,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各项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涨,中西部地区临近原材料产地、劳动力供应丰富等优势逐渐显现,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在加快。从统计数字中不难看出纺织产业的区域结构的调整在加速。在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中,今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投资增幅较大的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中重庆、四川、江西、湖北、安徽、贵州、湖南、青海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超过10%以上,利润增幅较大的是湖北、河南、江西、四川、安徽。
去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金融危机一方面直接影响到了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中国纺织业,另一方面也给了中国纺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进入产品和市场价值链高端的机遇。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2月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东部沿海纺织业发达地区充分利用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优势,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业和产品。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我国纺织产业又一次面临着新一轮产业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
动因––
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获得最大效益是决定产业区域转移的核心因素。企业是产业转移的主体。企业如同候鸟,会根据市场气候变化,寻找最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栖息地,然后决定是否迁徙。
但与此同时,产业转移往往对国家的区域发展规划和地方的经济发展战略有重大影响。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税补贴、土地优惠、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改进区域的制度环境等,影响企业的成本收益线,进而对产业转移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新一轮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同样具备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特征。产业转移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在企业向中西部省区转移的同时,东南沿海更多的还是实施省内转移。例如,江苏的跨江转移和广东向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的转移。不少企业出于品牌战略、控制终端市场的需要,逆向地朝发达地区转移,将研发中心、营销总部等迁往国内一线城市甚至发达国家。从这种意义上讲,产业转移并不单单只是流向凹地的转移,而是一种在市场主导、政府政策引导下的全面的产业布局。
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各地政府,为推进产业转移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
2007年7月,中央出台“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将国内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大类。优化开发区的传统产业,可能转移到陕西、武汉、重庆、成都等一些重点开发区。
同年11月,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通过政策扶持和政策性贷款支持等手段,计划到2010年培育形成50个优势明显的中西部加工贸易重担承接地,使中西部加工贸易年进出口额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比例提高到5%。2008年,又确定新的22个地区为第二批重点承接地。
江苏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加快南北产业转移的意见,重大项目优先在苏北布点,土地指标优先用于产业转移,专项资金奖励到苏北投资者。
2008年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将珠三角传统低端制造业转移至粤北及东西两翼地区,腾出空间以吸引先进制造业及高端服务业进驻珠三角。
2008年,安徽、四川、湖南等省也相继出台了适合本省经济发展的产业转移相关政策,以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
实质––
结构调整助推产业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强调,“纺织工业在中国国内的结构转移并不是现有制造能力的搬家,而是在转变发展方式指导思想下的转移。要防止重走市场自发性难以避免的粗放发展老路。”
首先是能够可持续发展。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决不能盲目、而应该有规划、有质量、创新性地承接并同步考虑到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今后更长时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既面临了东部地区的直接竞争和挑战,同时也面临与周边地区和周边省份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在实施纺织产业转移中,必须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确定战略发展重点,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
第三是同时重视硬、软环境建设。在实施产业转移中,承接地除了完善园区交通、通信、污水处理公共设施、标准厂房,确保水、电、汽等要素的供应等硬环境的建设外,要更加重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以及政府办事效率等方面的软环境的建设。承接地的软环境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承接转移的诚意,而转入企业也更加重视承接地的软环境建设。因此,承接地要把软环境建设放在更加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建设好。
“转移是表象,升级才是实质。产业转移的最终将落脚点必须放在完成产业升级上。”王天凯指出,这次纺织产业转移根本上应该是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率先升级而带动的产业转移。因此,要研究并总结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和总结适合当前中国纺织大环境的转移模式和途径。东部地区的大企业、骨干企业必须在实施转移同时,在模式创新上、营销和研发创新上能够实实在在的探索一条路子,以完成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移。
来源: 中国纺织交易网
相关资讯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资讯排行
- 红棉国际时装周|让中国设计师品牌不再“独立”
- 封面故事|博洋服饰集团:你的创业梦,便是集团的未来
- 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建中:以匠心成就一份幸福的事业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绿色贸易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成效明显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江苏互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长邦:互帮互助,打造国产莱赛尔民族品牌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