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棉花行情回顾 |
郑棉行情回顾 |
一、2009年棉花行情回顾
郑棉走势和ICE棉花走势基本一致,但影响因素更加复杂。第一阶段:1月1日-8月31日,国家政策对棉花价格形成绝对主导。国家通过调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启动国家棉花收储促成了郑棉3月初开始的一轮涨势,随后又通过放储,抑制了棉花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致使郑棉期价形成震荡行情。第二阶段:自2009年9月1日开始的新棉花作物年度,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供需紧张。棉花在与其它农作物的种植效益对比中长期处于劣势,棉花播种面积因其它农产品扩张而不断缩减,其积累的后果开始显现。在此因素主导下,资金开始大规模进入棉花期货市场进行推升,郑棉也开始了涨幅更为明显的第二波涨势。
二、2010年棉花市场供需概况
三、2010年棉花市场影响因素
(一)国储棉抛售和棉花进口配额
截至目前为止,2009年国家已经抛出262.9万吨储备棉,储备棉的抛售并没有成功地压制住棉花价格的上涨,且随着国储棉的抛售,国储棉剩余量越来越少,目前仅余165多万吨。除去100万吨作为战略储备,国储最多还有50万吨的抛售量。可以预见2010年国棉抛储对市场的影响将日益式微,更不可能逆转上涨格局。
(二)棉粮比价
(三)纺织行业复苏
最新行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502.46亿美元,同比下滑11.4%;而11月份,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速已转为正数,达7.4%,环比增速为1.4%。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们基本可以认为行业虽仍处于筑底阶段,但已呈现复苏的迹象。
(四)通胀将刺激棉价上涨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猛增,商品价格全面上扬。在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前,商品的牛市行情并不会结束。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表示,明年仍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商品牛市格局仍将延续。
四、2010年棉花行情展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10年棉花现货价格有望挑战2004年形成的现货价格高点,对比目前的棉花现货价格,现货棉花价格还有近3000元上涨空间。如果以这个幅度来测算郑棉期价,2010年郑棉期价站在20000元/吨之上亦有可能。
目前国际国内棉花的供需均处在失衡状态,同样面临着库存下降,库存消费比走低的问题。在明年9月份新季棉花上市前,棉花的供需难有较大改观。尤其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存在棉粮比价过低引起的粮食争棉地的情况,明年新季棉花的产量亦不容乐观。短期内,国家抛储以及增发进口配额等举措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棉花价格的飙升。但随着这些措施的继续实施,其短处也将逐渐暴露,效果也将大打折扣。相反随着纺织服装的复苏,通胀的来临,郑棉期价将得到持续向上的动力。
总之,2010年棉花供应面和需求面都突出地显现着利多的因素,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2010年郑棉期价将是一个屡创新高的年份。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以开放开源汇时尚大美,以新质新力开锦绣新篇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诚信创新大会暨天津(东疆)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
- 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 奋进新时代 共建大枢纽 2024年西安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会召开
- 中国(合肥)服装原创设计基地开街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稳中求进谋发展,固本兴新创未来
资讯排行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 红棉国际时装周|让中国设计师品牌不再“独立”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江苏互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长邦:互帮互助,打造国产莱赛尔民族品牌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2024河南时尚周开幕,叫响全民时尚季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何黎明:深耕产业场景 构建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新生态 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做出应有贡献
- “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时装设计大赛决赛在海宁成功举行
- 中产协与欧洲非织造布协会在布鲁塞尔会晤并签署合作协议